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北约司长这句话,中国学者不爱听了

  一个国家强大,就应该被视为“挑战”吗?  一项技术先进,就必然会被用来制造战争吗?

  一个国家强大,就应该被视为“挑战”吗?

  一项技术先进,就必然会被用来制造战争吗?

  9月18日下午,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分组讨论中,上述关于“战争形态演变对国际安全的影响”的问题一次次被抛出。人工智能(AI)、无人机、量子计算、外太空……新兴技术让战场规则不断被改写,但与会专家们反复强调:技术不是原罪,关键在于如何管控。

北约司长这句话,中国学者不爱听了

  “大,不等于威胁”

  北约伙伴关系和全球事务司司长克里斯蒂安·梅萨罗什在发言中说,近年来,中国首次被北约认为“挑战北约的安全、利益和价值观”。

  对此,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龙海在回答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提问时说:“以兵强必霸的思维来看待世界的安全格局,本身是有问题的。强大不等于挑战或威胁。北约作为一个军事同盟组织,应该学会跟一个‘大个子’共同生活,而不是看到一个‘大个子’就认为他是威胁。”

  他补充说,避免误判的方法应该是更加共情和友好,理解对方的利益关切,而不是以扩张、不友好的方式去思考。

  “同样的道理,AI是一项强大的技术,但关键看怎么使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技术并非原罪,问题在于如何管控,龙海说。

  技术重新定义战场规则

  在如何“用好技术”的问题上,与会嘉宾形成了基本共识。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武装力量关系部主任彼特·伊万斯指出,新兴武器的发展给平民带来的威胁愈加严重。他特别警示:“乌克兰战争中,约80%的死伤与无人机相关。如果未来无人机发展为全自主武器,能够自主选择并攻击目标,那将极其危险。”

  亚美尼亚国防部国防研究大学副校长达夫特扬·阿塔瓦兹德则强调,战争已经扩展到网络空间和信息领域。无人机和AI降低了战争门槛,也加大了误判和冲突升级的风险。他提醒,国际社会必须高度警惕“低成本、高破坏”的武器扩散。

  泰国前驻华副武官南塔希大校结合东南亚的经验指出,AI与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中小国家面临严峻挑战。“在泰柬冲突中,我们看到小型商用无人机迅速投入战场,改变了力量平衡,几乎每5天战局就会出现一个新变化。”

  龙海分析了当前新技术推动的三种危险趋势:其一,“灰色地带”手段盛行,使战争边界模糊化;其二,战争门槛降低,非国家行为体也能轻易获取高技术武器;其三,非对称作战能力强化,强国可能以“降维打击”方式转移内部矛盾,制造地区动荡。

  对此,他强调:“霸权逼不来稳定,战争带不来安全,杀戮换不来和平,国际安全需要沟通协调和规则制约。”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在场多位专家都提到一个关键词——“管控”。从红十字会的“保持人的控制”,到亚美尼亚代表的“防止误判”,再到中方专家的“稳妥管控危机”,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如何被人类正确地使用。

  这里没有唯一的答案,却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提醒:面对技术升级,世界需要的不是更多对抗,而是更多互谅和互助。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记者:刘晓琰

责任编辑:于啸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33981.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