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方凤娇 上海报道
一代“股神”巴菲特,也有判断失误时。卡夫亨氏(Kraft Heinz)分拆传言靴子落地,公司9月2日宣布将拆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这意味着十年前由巴菲特主导的460亿美元并购正式落下帷幕。
拆分背后,是随着消费趋势变化、健康诉求上升,叠加通胀压力、成本上升,传统食品巨头转型的迫切需要。
餐宝典研究院院长、餐饮分析师汪洪栋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卡夫亨氏的拆分本质上是传统食品巨头应对消费革命的一次转型之战。如何在全球化架构与本土化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卡夫亨氏这类企业而言是一个重要课题。
巨头一分为二
9月2日,卡夫亨氏分拆传言靴子落下。在中国拥有众多业务的美国食品巨头卡夫亨氏宣布,董事会一致批准了一项计划,通过免税拆分形式将公司拆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
第一家公司(Global Taste Elevation Co)将专注于酱料、调味品和即食餐食,旗下包括亨氏番茄酱、卡夫通心粉奶酪等核心品牌。拆分前,卡夫亨氏这部分业务在2024年的销售额接近154亿美元,其中75%来自调味酱、涂抹酱与调味料销售;第二家公司(North American Grocery Co)则聚焦于北美杂货业务,涵盖Oscar Mayer热狗、即食餐点Lunchables等产品。卡夫亨氏这部分业务在2024年销售额约为104亿美元。
卡夫亨氏方面表示,本次拆分旨在简化业务结构,提升品牌资源配置和盈利能力,回应持续的业绩压力和行业变革。交易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完成,需获得监管批准。卡夫亨氏公司现任CEO Carlos Abrams-Rivera将出任上述第二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事实上,卡夫亨氏拆分早有预兆。今年7月第二财季业绩会议中,在回答巴克莱分析师有关分拆的提问时,卡夫亨氏首席执行官Carlos Abrams-Rivera明确指出,董事会正在紧急评估各种战略选择,以释放长期价值。
在受访者看来,卡夫亨氏拆分为两大独立实体,这种拆分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解决长期以来集团存在的战略重心模糊问题。
“卡夫亨氏原有的集团品牌众多,业务非常广泛。从资本层面看,由于业务过于复杂,卡夫亨氏整体估值跟管理层预期不符。”汪洪栋认为,分拆后部分高增长的业务可能会获得更高的资本认可,取得更好的市场表现。且分拆后业务层面对市场的反应也会更灵活,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独立业务可能也会获得更大的自主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此持类似观点,他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卡夫亨氏的一些产品不协同,因为品类、渠道都不一样,侧重点、推广方式也不同,无法做到协同。因此其管理成本、团队运营成本、渠道整合、经销商资源共享这些方面都无法优化。如今卡夫亨氏分拆成产品矩阵比较相近的两个集团公司,未来有利于降本增效。
并且,独立运营后,部分业务可以快速响应中国等市场的消费需求与变化趋势,更有针对性,市场竞争力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另外,分拆后还可能会引入一些本土的战略合作机构,对于拓展市场也较为有利。
“当然,也有可能会因为整合、分拆带来一些业绩上的波动。”汪洪栋说。
转型困境待解
卡夫与亨氏原本就是两家公司,合并缘起巴菲特。
2013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与巴西私募3G Capital合作私有化亨氏公司,交易总价值达到280亿美元。2015年,巴菲特与3G推动亨氏与卡夫合并,新公司于2015年7月6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合并后的卡夫亨氏成为当时全球第五大食品饮料公司,仅次于雀巢、百事、可口可乐和联合利华。
作为长期投资的代表人物,巴菲特或许当时没曾想到他一手主导的这场合并交易十年便走向终结。
对卡夫亨氏的投资,巴菲特本人曾坦言“在多个方面判断失误”,而另一个大股东3G Capital已于2023年退出持股。截至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虽仍是卡夫亨氏最大股东,但持股约28%。
拆分背后,卡夫亨氏面临业绩增长乏力和转型难题。
“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汪洪栋认为,近年来,健康化趋势增长较为明显。消费者对于传统高糖类食品的抵触加剧,会导致产品逐渐被替代。此外,还有面对市场其他竞争对手的低价竞争,造成卡夫亨氏业绩下滑。另外,还存在品类结构失衡的问题,传统品类占比过高,过于依赖传统品类会给市场一种老化的印象,而企业新兴品类及产品方面布局不足,反映出公司对市场反应较为滞后。
卡夫亨氏7月份发布的二季度业绩显示,净销售额为64.79亿美元,同比下降3.6%,有机净销售额下降2.4%,其中定价增长了1%,但销量下滑了3.4%。卡夫亨氏方面也称,二季度的净销售增长低于预期。同期,公司净利润只有1亿元,同比下滑了90%,上半年,卡夫亨氏的净利润只有9.04亿元,同比下滑50.4%。
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62.1%至5亿美元,主要受非现金减值损失8.54亿美元的影响。调整后的营业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达到14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包括商品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以及价格的提高,抵消不利的数量/组合。
对于未来,卡夫亨氏方面称,有机净销售额与去年相比将下降2%至持平,而之前的预期是增长0至2%。调整后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至3%,而此前的预期为增长2%至4%。
卡夫亨氏首席执行官Carlos Abrams-Rivera表示:“由于消费者情绪仍然谨慎,我们第二季度的净销售增长低于最初的预期。”
事实上,卡夫亨氏业绩疲软早已显现。2023年四季度到2024年四季度的收入分别为68.6亿美元、64.11亿美元、64.76亿美元、63.83亿美元、65.76亿美元,分别同比下滑7.06%、1.2%、3.65%、2.85%、4.14%。
Carlos Abrams-Rivera对此表示:“虽然我们现在预计今年下半年的营收将逐步改善,但卡夫亨氏将继续提高效率,对品牌进行增值投资,增加利润,并推动未来的销售增长。在北美市场,卡夫亨氏正在增加营销投入,以继续提升产品的品牌优势。在海外以及新兴市场,卡夫亨氏希望通过深入市场和加快全球布局增加分销,并增加促销的投入。”
在汪洪栋看来,未来想要在市场立足并取得好的表现,需要在健康化等方面发力。以中国市场为例,中国消费市场已经迎来巨大变化,消费者对于健康的诉求升级。此外。渠道方面也处于时刻变化中,外卖大战引发关注的即时零售正在快速增长,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渠道。从餐饮渠道来看,随着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连锁化率不断提升,餐饮企业对于供应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餐饮企业这种需求,如何满足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