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馥莉
贤妻扶我凌云志,我还贤妻大绿帽。
宗家的这场家庭纠纷,已经霸榜几天了。
但撕开“嫡庶之争”的外衣,这场闹剧的内核并不是家庭伦理,而是一场围绕“娃哈哈”控制权展开的商业突袭。
7月中旬,宗庆后子的3个私生子集体出击,起诉宗馥莉动用了宗老给自己留下的21亿美元信托基金,还转走了其中的110万美元去越南建厂。
3个私生子当然不是在争夺“父亲的爱”,而是企图分割宗庆后留下的核心资产——29.4%的集团股权,是潜在的新股东对现任CEO发起的“恶意收购”。
但宗馥莉却没有大吵大闹,反而老神在在、稳坐钓鱼台。
她凭什么这么淡定?
不是因为她是名正言顺的“女儿”,而是因为她的“幕后谋士”施幼珍,早已为她铺就了一条万无一失的“公司化”接班之路。
一个很冷酷的现实是——豪门从来不是“家”,而是一个只认股份、不认亲情的“公司”。施幼珍母女的高明,在于她们比其他“家人”更早看破这个真相。
就是说,在这个家里,父亲等于控股股东,自己等于合法继承人。
当对手还在用“血缘”来讲“旧情”时,她们早就切换到纯商业思维了,形成了“降维打击”——你谈“家规”,我说“公司法”;你打感情,我拿股权;你谈父子情深,我看法律顺位。
这场博弈中,谁先抛弃“家”思维,谁就赢了一半。而施幼珍母女,正是靠这个,打赢了翻身仗。
看看施幼珍是怎么做的。
一、巩固地位。
施幼珍没有简单的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妻子,而是宗老的“合伙人”。因为只当妻子的话,是没有话语权的。
14岁那年,宗馥莉就赴美留学了,当时的小三杜建英就以“监护人”的身份进行陪读,并在同年生下了私生子宗继昌。
面对老公的这波“骚操作”,施幼珍选择了坚决不离婚。
这绝非忍气吞声,而是巧妙利用了国企对高管“生活作风”的敏感式管理,让杜建英永远上不了位。
你要人设是吧,你要发展是吧,那你就得跟我合伙演戏,那你就甩不了我这个合伙人。
所以杜建英是上不了位的,法律上自然也就锁定了宗馥莉作为第一继承人。
一石二鸟,高!
二、暗度陈仓。
21岁时,宗馥莉母女就联手创立了宏胜饮料,表面上是给娃哈哈做代工,实际却是在暗度陈仓。
这步棋妙在哪?
一是完全独立于哇哈哈,不受任何“老股东”的掣肘;二是可以转移合同和经销商,“合法”承接娃哈哈的优质资产;第三还能给宗馥莉练手。
到宗馥莉25岁时,宏胜的利润率甚至还超过了娃哈哈。
三、提前布局。
22岁的宗馥莉回国后,选择了从一线做起,并在23岁升任总经理。网传她还操盘了宗老的公关,“爱国企业家”、“布鞋首富”等人设都是她的手笔。
这背后,是施幼珍的提前布局,通过安插心腹、掌控核心业务,让女儿提前20年就开始了“架空”老董事长。
于是,宗庆后一走,宗馥莉就开始雷霆出击——
人事上大换血:撤换吴建林等4名元老董事,全部换成自己的嫡系;资产上釜底抽薪:关停杜建英控制的多家工厂,断其财路。业务上偷天换日:将娃哈哈的员工合同、经销商体系、生产线分批转入宏胜系。
这三板斧下去,娃哈哈已经完全改朝换代了。
但私生子们的还是瞄准到了要害:股权结构。
根据公开信息,娃哈哈的股权结构为:杭州上城区国资委46%,宗庆后(现由宗馥莉继承)29.4%,员工持股会24.6%。
看出门道了吗?
29.4%的股权占比虽非绝对控股,但却是“关键少数”。
私生子们的真实目的很明确:通过诉讼分割这29.4%的股权,然后联合其他股东,在董事会层面进行“政变”,彻底把宗馥莉从“皇位”上赶下来。
可惜,他们布局的晚了。
施幼珍早就通过三步战略,提前20年就锁定了今天的胜利:法律上,宗馥莉的继承权无可撼动;商业上,核心资产已转移道宏胜;人事上,管理层全部换血成嫡系。
这仗,还没打就输了。
不得不说,宗馥莉母女赢得漂亮。
但代价呢?
宗老的“布鞋首富”形象已然倒塌,娃哈哈这个国民品牌也陷入舆论风波。
当一个“家”像公司一样运转,当亲情沦为股权的筹码,
这个家实质上也早已破产。
豪门恩怨终成空,只余铜臭满堂红。
施幼珍用一生的隐忍,为女儿打下了哇哈哈的大好江山,
却也亲手让全家,成了大众的眼里的笑话。